评论丨畅通经济循环,加力提振内需
郭迎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全面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直面当前我国严峻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将“国内需求不足”等国内经济运行的困难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要统筹好五方面关系,通过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在促进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好收官战。
会议指出,国内经济运行的困难挑战,主要来自需求、供给、就业、风险等四方面。“国内需求不足”处于四大问题之首,说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之中,无论是反映价格总水平的“GDP平减指数”,还是反映价格水平的CPI和PPI,均呈现持续低迷的态势,折射出我国经济正处在以需求不足为主要约束的运行周期内。其余的“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三个方面问题,也与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密切相关。
消费与投资的具体数据也说明了当前需求不足的突出问题。1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较上月回落了1.8个百分点,前11个月的累计同比增速为3.5%,也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8%的水平。前11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为3.3%,也呈现回落态势。
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短期内,既要推动内需的企稳回升;中长期内,也要推动内需实现行稳致远的发展。内需的短期企稳回升,需要“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确定性支持;内需的中长期行稳致远发展,需要经济结构转型提供发展动能。相应地,以短期政策支持与长期发展动能提振内需,需要紧紧把握好会议提出的“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从畅通经济循环的逻辑出发,开展相关工作。
第一,增量宏观政策需要从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更加重视消费。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2025年九大任务之首;另外,在九大任务的总结段落,再次强调“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着力提振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表明明年我国宏观政策的侧重点,将从供给侧的投资转向需求侧的消费。原因在于,2025年我国出口增速转负风险正显著提升,稳增长目标的实现,将会更加依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成为短期提升消费、推动内需企稳回升的主要目标诉求点。一是立足重点消费群体,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缓解居民消费顾虑,实现“敢消费”的目标。会议明确,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相关资料显示,加大生育补贴的政策举措也有望出台。二是扩围“两新”政策的政策范围,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实现“能消费”的目标。2024年我国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约1500亿元,预计2025年会进一步大幅提升,达到3000亿元以上的规模;支持的范围,也将从家电、汽车等扩大至消费电子、服务消费等领域。叠加2025年存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调,居民“能消费”又能进一步提升。三是稳住楼市、股市,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实现“愿消费”的目标。楼市与股市是居民的主要财富承载,二者的稳定,将更好发挥财富效应对消费的支撑作用。四是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提升消费层面。此次会议高度重视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消费增量需求,重点提及了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重点领域,以冰雪经济为例,冰雪体育、冰雪产业、冰雪旅游既是目前的消费新热点,长远来看,冰雪经济也有望将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消费新引擎。
第三,基于“就业—收入—需求—价格—利润—投资—就业”的经济循环逻辑,将“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作为“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的基本立足点。会议提出,要“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这是推动我国内需中长期行稳致远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夯实这一保障的基础,关键就在于“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推动“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总体平衡。立足每个经济周期,就是要畅通“就业—收入—需求—价格—利润—投资—就业”经济循环,其中的关键,在于“稳就业”的前端政策,要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尤其要稳定民营企业家的经营预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就业市场的稳定,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难题,畅通经济循环。当下之需,要规范地方政府的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避免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有效维护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