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高股息吃香 ? 基本面万不能忘
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投资也是一样,低波动与高回报在股市中很少能够同时出现,不过银行股、尤其是国有大行某种程度上是个例外,因为它们很少出现大幅回撤,但股息率非常诱人,而且经营相对稳健,这让它们成为了低息环境下公认的投资选择之一。
有多诱人?数据或许可以证明。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目前国有六大行的最新股息率都在4.5%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但多数大行最近一年的最大回撤仅有单位数,介于5-8%一带。
作为参考,六大行官网公布的一年定存挂牌利率多为1.35%(邮储为1.38%),市场上多数货币基金最近一年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也只有1.5-2%(按主代码计为261只)。就算是比较最大回撤,国有大行最近一年的最大回撤也只有沪深300的大约一半(邮储除外,其回撤与沪深300大致相当)。两相比较之下,上述4.5%的股息率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来源:Choice数据)为何高股息的大行会成为市场的“心头好”?国信证券银行团队在近期的分析中指出,近两年大行业绩持续下行,但估值早已反映了极度悲观预期,伴随房地产维稳政策频发,以及地方政府化债的有序推进,银行信用风险预期有所改善。因此在红利策略占优的投资风格下,“低估值+高分红+业绩波动较小”的大行受到低风险偏好资金的青睐。
第一财经在报道时则指出,资产荒持续加上存款利率下行,指数型基金、保险资金、北上资金等均是A股银行股的重要增持来源。该媒体曾引用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的观点称,今年银行股股价的主导因素是资金面,基本面是次因。
不过,高股息因素主导下的大行走强能否持续,资金面固然重要,但对基本面的分析仍然值得投资者注意。
首先从银行盈利能力方面指标说起。根据企业预警通的一季度数据,在可比的国股行(共18家,包含非上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下同)当中,国有大行净息差多数排在中游,仅邮储一家进入前5名,更靠前的则是招商和平安。作为参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季度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显示,银行业整体净息差为1.54%,股份行的表现明显更优。
事实上,前述净息差数据主要是针对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但眼下不少银行在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新业态上发力,对非息收入占比的影响相对更大。根据统计,同样是在一季报有可比数据的国股行当中,国有大行排名最高的中国银行仅为29.91%,比股份行排名最高的招行低了近10个百分点。
(来源:大智慧财汇-企业预警通)当然,盈利能力只是银行的要点之一,资产质量同样需要留意,因为该指标更容易受到经济环境影响,例如不良贷款率便是如此。根据统计,同样是在一季度有可比数据的国股行中,目前不良贷款率低于1%的国有大行仅邮储一家、其余均在1.2-1.4%之间,但仍优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的一季度全行业数据(1.59%)。
需要注意的是,邮储与其他国有五行在经营上的侧重点存在区别,更偏向于包括个人在内的小微客户,这一点或能部分解释该行不良贷款率为何较低。根据邮储银行的2023年报,该行拥有39364个营业网点,服务个人客户超6.6亿户,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
(来源:大智慧财汇-企业预警通)总结起来,派息对于大行固然重要,但它们说到底仍是上市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经营风险相较分红高低更为重要。时间倒推到2008年金融危机,例如花旗、美国银行等众多此前分红稳健的国际大行几乎破产收场,英国更有大型商业银行被国有化。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经营不善,资产质量受次贷危机影响大打折扣。
说得更明确一点:比起股息率高低,投资者更需要关注大行本身的经营和资产质量好坏。
来源:投资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