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和GP的矛盾开始激化了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投资家
作者 | FOFWEEKLY
来源 | FOFWEEKLY
GP和LP本应是利益共同体,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恶化、募资困难以及退出周期的延长,原本和谐的关系正逐渐走向紧张,GP与LP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隐秘的冲突逐渐浮出水面。
过去两年,中国一级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募资环境急剧恶化。GP们发现,曾经轻松获得的LP出资承诺变得难以兑现。LP的资金来源愈发谨慎,特别是一些原本热衷于早期投资的机构,面对市场波动开始收紧钱袋。这让GP在募资端压力剧增,不少基金迟迟无法完成募资目标,甚至连老LP也因为市场信心动摇而减少承诺。
近日,黑岩资本与投资人之间的纠纷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这家私募基金公司因丧失私募管理人资格,与投资者在基金清算、回款等问题上爆发公开冲突,矛盾不断升级。黑岩资本以近乎自爆的方式,公开披露部分投资者“举报、投诉”,导致公司失去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并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连续发布言辞激烈的声明,声称投资者干涉基金清算程序。这一事件揭示了当前LP和GP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也折射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GP和LP信任关系的崩塌。
江湖恩怨
黑岩资本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可追溯至2020年,主要集中在基金清算与回款问题。自2020年以来,投资人因基金无法按时退出,与公司频繁对簿公堂,诉讼与仲裁案件多达15起。
当时,黑岩资本被指出有以下几个问题:1、多层嵌套,有投资人查询黑岩流水后发现,黑岩在未通知投资人的情况下,将资金注入公司管理的其他三支基金,进行了四层嵌套,且每层都要克扣资金,本来募资1920万,层层拔毛后发现只剩1600万了。2、信披违规,补充协议中明确表示定向投资优质环保类企业股权业务,但托管人的国泰君安对此却不知情,甚至还保证超高的收益率,赤裸裸的信披违规;3、违规投资,挪用投资收益进行借贷。
而黑岩资本方面则声称,法院和仲裁机构多次驳回投资人的请求。这些投资人甚至自行召开投资人大会,声称基金应当进入“清盘”状态,并直接跳过公司向基金应收款人索要巨款。黑岩资本则公开谴责投资人的做法,称其行为违反了基金合同的相关条款,并将其基金份额“冻结保全”。
这种公开化的冲突,在中国私募基金市场并不常见,却清晰地暴露出GP与LP之间的裂痕。在市场低迷、募资困难、退出艰难的情况下,GP与LP的信任关系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黑岩资本的案例中,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注销成为矛盾爆发的重要转折点。中基协的注销公告明确指出,黑岩资本“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因此被取消基金管理人资格。这意味着公司将无法开展新的募资活动,而只能管理现有的存续基金。黑岩资本对此表示不满,称投资人的持续举报投诉是导致公司“失去饭碗”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监管机构加强了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合规运营、信息披露、资金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严格。数据显示,2024年仅上半年,就有超过 604 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这一趋势反映出监管部门在“扶优限劣”方针下,意在优化市场结构,淘汰不合规、不透明的基金管理人。然而,对于一些中小GP来说,严格的监管加剧了他们的生存压力,募资难、退出难等问题在市场低迷期被进一步放大。
黑岩资本的纠纷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产生的。募资渠道收窄、项目退出受阻、LP回报预期无法兑现,最终导致GP在资金压力下陷入困境。而投资人投诉举报带来的监管风险,成为压垮GP的最后一根稻草。
生存困境
在一级市场,GP与被投项目签署的对赌协议是规避投资风险的常见操作方式。这种条款通常要求项目方在未达预期时进行回购或提供赔偿,从而确保GP能为LP带来相对确定的回报。然而,对赌协议的广泛使用背后,实际上是GP试图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向被投企业转嫁风险的做法。
随着市场低迷,对赌条款变得越来越难以兑现。被投企业在市场压力下难以达成回购条件,GP因此无法顺利完成向LP的回款承诺,导致LP对GP的信任进一步破裂。在黑岩资本的案例中,正是由于项目的失败和回款问题,使得LP对GP的管理能力产生质疑,最终导致双方矛盾激化。
黑岩资本的纠纷并非个案,近年来,LP与GP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行业内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
某知名私募机构因多个项目未能如期退出,与多位LP发生激烈争执,LP提出诉讼要求GP赔偿损失。GP则以市场不确定性为由进行辩解,但LP认为GP的管理能力不足,未能履行受托责任,最终双方对簿公堂。
此外,上海某私募基金因项目运营不善,导致投资者回款遥遥无期,LP对GP管理失当提出控诉。GP则认为是市场环境所致,并指出LP此前对高回报的期望值过高,未能合理评估风险。
这些纠纷反映了中国私募市场当前存在的深层次矛盾:GP在市场下行中承受巨大的回报压力,募资和退出均遭遇瓶颈,而LP则对投资项目的表现愈发不满,导致双方的合作关系逐渐走向公开对抗。
募投承压
GP与LP矛盾激化的背后,是募资和退出双重难题。私募基金行业的募资环境正在持续恶化,尤其是在一级市场,投资者的谨慎态度使得募资难度显著增加。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募资成功的基金数量大幅减少,许多GP甚至无法达到募资的最低目标。
与此同时,退出问题成为GP最为头痛的难题。IPO通道不畅、企业估值下降,令许多项目无法找到合适的退出机会。GP的回报率大幅缩水,无法为LP提供预期中的资金回收时间表。黑岩资本的基金清算延迟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体现。投资者在无法获得回款的情况下,选择诉诸法律手段,试图通过强制清盘来加速资金回笼。这种强制清盘行为明显会加剧了GP的运营困境,甚至导致LP自己严重的财务损失,但LP依然选择了这种很可能不利于自己的手段,也说明了LP对GP信任已然降至冰点,颇有点鱼死网破的味道。
股权投资市场一方面在经历着市场出清的优胜劣汰,一方面监管也在着力优化私募基金市场结构,淘汰不合规的基金管理人,主导着监管层面的出清。对于存量当中的不合规的中小GP,无疑加剧了其生存的困难。这一过程中,LP的举报和投诉成为监管部门加速清理不合规机构的推动力。
黑岩资本与LP的纠纷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在监管环境日益严格的背景下,GP与LP之间的信任关系开始激化,投资者的不满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传递到监管层面,无形中加大了其募资和管理压力。
结语
GP与LP之间的矛盾正逐步激化,募资、退出、回报压力下的博弈日趋公开化。一级市场的寒冬加剧了这场“战斗”,GP在承受着来自LP的资金回收压力时,也不得不面对市场调整中带来的实际困难。而LP在得不到期望中的回报时,往往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自我保护,进一步推高了矛盾的烈度。
未来,如何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中建立更加透明、有效的回报机制,如何在募资和退出困境中重新构建GP与LP之间的信任关系,将成为一级市场能否重振的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