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财富】数字中信,引领金融新生态
中国数字金融用户规模达到9.6亿人,占总人口的68.6%。在新使命的时代潮流中,作为首批获准成立的持牌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正携手子公司描绘数字金融新篇章
在参展企业突破500家,展品数量超1500项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信金控数字人“小信”再次星光闪烁、卓尔不群。
会展现场,“小信”不仅自如地与中信金控总经理曹国强互动,还用自然、清晰、有节奏感和颇为感染力的音色,向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主题论坛观众介绍“中信股权投资联盟方案”。
相较于两年前首次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经过实战淬炼,“小信”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个人形象更加靓丽。通过大模型训练,“小信”已应用于财富投教等九大场景。
“小信”背后,是中信金控数字化的不断实践和探索:聚合内外部科技力量,反复打磨“小信”每一个细节,通过数字人将金融服务普惠性触达到每一个人……
中信金控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前沿技术运用,创建中信财富广场,践行“一个中信,一个客户”服务理念,打通各子公司App,实现了“一点接入、全面触达”的线上服务。
正如曹国强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主题论坛上所言,科技为金融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人工智能更是开创了无限可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6月30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从数字经济来看,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收入逐年攀升。
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数字金融一直承担着助力变革、深化服务、支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使命任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五篇大文章”明确了金融今后支持实体的大方向,数字金融则是强调金融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为数据的治理、生产、交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为实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支持数字经济,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亦显得颇为重要。
7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并透露了三个重点方向:第一,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第二,坚持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第三,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加持之下,数字金融被赋予更高的使命。普华永道认为,数字金融是做好其他四篇大文章的重要支撑,同时数字金融又能以一种独立的业务形态发挥作用。
在新使命的时代潮流中,作为首批获准成立的持牌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正携手子公司描绘自己的数字金融新篇章。
政策加持:数字金融新使命
数字金融行业已经深度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数字银行、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供应链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保险、数字证券发行等多个领域……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数字金融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以2023年为例,中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达到41.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数字金融市场规模的15.6%,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数字金融用户规模达到9.6亿人,占总人口的68.6%。各类数字金融产品,如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网络保险、网络基金、网络信托等,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表示,“五篇大文章”明确了金融今后支持实体的大方向,其中数字金融并非等同于金融科技等概念,而是强调金融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为数据的治理、生产、交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和提供金融产品。
中国数字产业发展也已经取得成果。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提升至41.5%。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方法和效率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数字金融业态变得尤为迫切且极为必要。
与此同时,刘晓春认为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或者说数字化金融,也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数字化的金融同样服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
普华永道认为,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实融合”,需要数字金融的赋能。由于数字经济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因此具有“数据和技术”特征的数字金融可以有效促进数据与实业融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显然,数字金融与做好其他四篇大文章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可以催生新的业务模式,为金融企业自身发展创造新的动能,推动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数字金融政策不断加码。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提出发挥金融科技和数据要素的驱动作用、鼓励“数据要素×金融服务”(如信贷业务、保险业务),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强调要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鼓励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发挥乘数效应,达到一方面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又提高金融防风险能力。
机构寻机:推动数字化转型
2024年1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人士在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加强监管引领,多措并举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效,全面加强风险管理。
同时,上述总局有关人士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工作并纳入到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监管评级。
事实上,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已早早布局数字化转型。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六大行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23年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28.22亿元,较2022年的1165.49亿元增长5.38%。
普华永道建议金融企业以“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以点促面”作为数字金融的建设策略。
一方面,深化数字金融转型,加强运用数据和数字技术对客户与产业进行深刻洞察,完善数据和科技成果运用的制度与机制,建立数据驱动敏捷、高效、协同的运营管理体系,构建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数字金融业态。
另一方面,还需要探索建设前瞻性的数字金融安全平台体系,必须以安全为界限,在安全基础上实现业务创新。
现实中,数字金融被众多业内人士视为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当中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涉及金融模式、组织形态的系统性变革。
金融机构亦在早早布局。
例如中信银行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集团算力网络总体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可信可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2024年,中信银行建设灵活供给的云基础设施,深化“多云多芯”能力建设,完成了云资源池扩容以及B栈云建设。
同时全面接入集团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提升整体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预警通报能力。为落实集团信创国产化工作指导意见,稳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中信银行还采用自主国产的软硬件,构建自主可控能力,从底层和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构筑金融业的发展安全的底线。
在数字金融战略方面,中信银行还专门成立数字金融专项工作小组,由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牵头,各部门广泛参与,百信银行、信银理财、中信金租等子公司共同配合。根据宏观导向和全行新三年发展规划,紧密围绕“五篇大文章”总方案,制定数字金融专项行动方案。
不仅是银行机构,证券公司也在发力。中信证券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丰富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和业态,支持数字金融相关产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智能化金融服务,同时强化数字风险管理,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保险企业亦如此。中信保诚人寿也在持续发力数字金融建设,不断完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为基础,深耕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险数字场景,通过充分发挥保险稳定器功能,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提质增效:中信释放引领价值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其融入数字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首批获准成立的持牌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亦为做好数字金融提供平台支持。
在中信金控2024年2月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中信集团董事长、中信金控董事长奚国华强调,要立足国家所需、中信所能,牵头制定做好包括数字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方案,聚合子公司资源禀赋,为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加力赋能。
在中信集团2024年7月召开的中期工作会议上,奚国华再次强调,发挥金控牵头作用,统筹部署做好“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子公司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曹国强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研讨会上强调,各子公司要健全组织保障,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整体工作牵头部门以及每篇大文章牵头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在数字金融子文章方面,中信各子公司已经快步向前,加速布局。
以中信银行为例,该行优化组织架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全行科技人员占比近10%,总行端科技人员近五年年均增幅38%;2023年科技投入超过百亿元,营收占比达到5.9%(近五年平均投入增幅超20%),是唯一一家三年内两次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的股份制银行,数字化经营能力正在快速变现成为业务优势。
具体业务方面,中信银行在零售、对公以及数据治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成果显现。
在零售业务方面,该行初步打造数据驱动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深度洞察体系,成功落地全行代发客户经营试点;对公业务方面,以银河项目为切入点,完成对公授信领域业务建模、应用分析设计及工艺工具支撑建设;数据治理方面,上半年新增数据项1.29万个,企业级字典数据项总量达4.35万个,完成300多个主要业务系统数据资产盘点。
中信证券则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数据中心布局和网络布局,不断推进公司级云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广;加快数据治理体系构建,提高数据资产价值和使用效率,不断提升数据服务的业务支持能力;全面推进AI+赋能数智化转型,加速人工智能+场景落地,不断扩大在投资、投行、研究、营销、运营、合规风控等方面的应用深度。
数据显示,中信证券推动对81个信息系统的信创改造,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对公司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数字中信建设,应用成效显现。
中信证券将大模型的准确率提升至98.5%,远超市场平均水平。这一成果不仅为业务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智能助手,也实现了从生成式大模型到可信大模型的转变。目前,中信证券已推出股权激励助手EIA GPT和债券助手Bond Copilot等应用,集成法规、业务流程、市场与行业数据,为业务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中信建投证券紧跟数字金融科技发展路径,组建专业团队,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积极研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如:北极星账户诊断产品、AI智能策略平台、智能化交易系统等,以培养投资者良好投资逻辑、提高投资者风险管理能力、优化投资者投资交易行为、提升投资者投资获得感为目标,践行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
为帮助投资者提升对市场、交易行为的认知水平及风险管理能力,2024年中信建投证券推出业内首个针对信用账户的智能投研产品——北极星账户诊断产品。这一产品对市场基本情况、自己所持股票的基本面信息以及自己的交易操作进行了分块呈现,可以清楚直观地了解市场基本信息和证券异动信息,从投资风险把控维度,为提升投资交易能力、降低非理性交易行为提供了参考。
中信信托则致力于通过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生态协同平台,实现与渠道合作机构的深度协同,打造一个全面的服务体系。该平台以客户体验为核心,致力于深入理解并满足每位客户的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平台不仅提升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更推动了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借助于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生态协同平台,中信信托在经济效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系统受理了5428笔申请,审核通过4242笔,与外部机构系统交互达19919次,完成8596次与公司内部系统TCMP、OA、WMS间自动化推送流程。合作机构包括保险公司、银行、券商、养老机构近40余家,连接一线客户经理4000余名,通过系统完成项目数量4500余个,涉及资金规模近700亿元。
中信保诚人寿AI智能核保项目,基于保单营运中台,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IT技术,搭建“在线智能医务核保”“在线智能财务核保”和“医疗核保机器人”,分别赋能投保过程的医务健康核保、财务核保和人工核保过程的医疗核保,以自动化流程代替人工作业,大幅提高了承保时效和客户体验。
AI智能核保项目投产后,中信保诚人寿高额保单财务核保平均时效由10天-20天缩减至2天-5天,自动核保通过率提升至88%,部分非标准体核保出单时效由3天提升到实时。截至2024年6月,中信保诚人寿智能回访服务替代率77%,保单运营电子投保率96.6%,个险微理赔使用率达到99.6%。
赋能财富:打造开放平台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中国A股投资者数量已达到2.2亿人,公募基金投资者超7亿人,银行理财投资者超1亿人。
《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2023上)》显示,2023上半年,中国机构整体财富管理能力有所提升,银行依然在财富管理行业中处于中流砥柱地位,券商、公募基金以及第三方机构等作为有益补充。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转型浪潮之下,中国的财富管理正呈现出从单纯金融产品和服务数字化,进一步向平台化、生态化方向演变的特征。
作为首批获准成立的持牌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因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牌照,在生态与平台建设上无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搭建上下贯通、内外协作、合作共赢的联动平台,中信金控创设财富管理委员会,下设投行业务、零售体系建设、资产配置三个子委员会,着力提升“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
为此,中信创建中信财富广场,践行“一个中信,一个客户”服务理念,打通各子公司App,实现了“一点接入、全面触达”的线上服务。
作为综合性的开放平台,中信财富广场通过底层技术,将中信各家公司App全部连接起来,对外则连接多家合作伙伴,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资讯服务。
在上述理念下,中信财富广场平台主要拥有四大功能。
第一,一次登录。中信客户可以通过中信子公司任一App登录财富广场。无论是中信银行客户,还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抑或是中信旗下其他子公司的客户,只要使用或下载其App并登录,就可以通过页面导航栏进入中信财富广场。同时,客户在财富广场自主完成账户授权后,就可以查看个人在中信集团各个金融子公司资产的全景视图。
第二,一键跳转。中信财富广场建立了统一的用户识别体系,客户登录财富广场,只需要一个身份,一次登录,就可以无缝衔接、一键跳转访问各子公司的App,体验中信全业务领域产品服务,而无需重复登录验证。
第三,一张视图。中信财富广场提供全景资产视图,为客户进行财富体检,提供资产配置方案。客户在财富广场完成各子公司账户授权之后,可以看到自己在中信各金融子公司的全景资产视图,整体财富状况一览无余,掌控自己的财富轻松便捷。同时,根据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按照“存活钱、要保值、做投资、求保障”四个财富象限,中信财富广场智能化给出资产配置建议,并推荐分类产品。
第四,一方权威。中信财富广场汇集金融资讯,通过中信智库团队进行深度解读。通过“财富资讯社区”,汇聚金控旗下各金融子公司以及第三方机构的财富观点。财富资讯社区设置“宏观要闻、理财投资、产业经商、独家观点、国际外汇、保险康养、基金股票、债券期货”八大类版块内容,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财富管理资讯。财富资讯社区中还推出了“中信智库”特色专栏,中信集团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投研专家,组成中信智库,整合中信集团投研团队能力,围绕宏观形势、行业板块、热门概念进行深度解读,并在智库专栏中发布。
最新的数据显示,从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末,在不足一年半的时间,中信财富广场注册用户1858.1万,月活峰值171.9万,累计访问量8450.7万。
在平台搭建过程中,中信各子总司亦有颇多贡献,尤其是中信银行依托对客端综合金融服务门户——中信财富广场,链接内外部个人养老、出国金融、中信智库、中信优品、消费金融、信用卡等特色业务场景,实现跨公司协同“获客—活客—价值创造”,实现集团内部金融场景与生态伙伴全覆盖。
尽管获得了较为亮眼的数据,但对于中信财富广场而言才刚刚起步,在中信金控和各子公司的加持、助力下,该平台无疑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目前,中信金控累计服务企业超120万户,服务个人客户近2亿,提供综合融资规模超13.8万亿元,财富管理规模超23万亿元,在IPO、再融资、债券承销、REITs等领域业务份额全市场第一。
正如曹国强所言,中信金控持续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创投力量点亮数字金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