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app
全球股市

热门搜索:概念股金融股票

当前位置: 首页 > 债券
债券 中华金融观察 2023-09-03 66浏览

​债券要企稳的前提条件---华创证券投顾部策略思考-2023-9-2

债券要企稳的前提条件

822日我们盘中提示债券有调整的风险后,不断的信息变化也强化了我们对债券市场短期调整的判断,而上周债券市场的调整速度有所加快。那么债券市场何时才能企稳?我们认为有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政策应出尽出的结束。债券市场调整的一个原因就是最近政策频繁出台,包括刺激消费的,放松房地产的,活跃和推升股市反弹的等等。这些政策几乎都指向对债券市场的利空方向。那么目前政策是否已经出完?上周五收盘后,各项政策继续出台的角度看,目前政策应该是没出完的。即使是房地产政策,虽然市场认为作用不大,目前看,还是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我们认为,政策很难预判,只有观察一段时间,发现政策没有出了,可能才能确定政策暂时出完了。

第二,政策出完,并不意味着债券市场就能企稳,还要观察政策的效果。目前出的各项政策,可以分为:长效机制,也就是长期看是有用的,短期效果一般;短效机制,也就是短期效果较强的,一锤子买卖,长期效果偏弱的;也有可能不管长期还是短期效果都一般的。我们一方面要承认,经济也好,金融市场也好,长期有其自己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规律;另外,我们也要承认,短期内,政策出的多了,总还是有累积效应的。俗话说,积少成多。

所以,我们需要观察短期的效果。例如,房地产放松,也许长期效果一般,因为长期看的还是人口,房价收入比,居民杠杆这些问题。但是短期内,会不会导致房地产成交出现改善,哪怕只是1-2个月的改善,这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这些都是需要观察数据的。实际上,宏观数据短期内是有企稳的迹象的。

因此,政策出完后,我们还要观察宏观数据,股市的表现,只有看到政策效果释放完,宏观经济又回到原来的惯性上的时候,债券才有机会。

第三,止盈盘是否释放完?我们此前提示过,由于今年大家获利很多,并且利率接近历史低点,并且临近四季度,止盈盘的潜在压力是很大的。市场也有这样一个特征,在利率下行的过程中,市场往往止盈的需求并不强烈,但是一旦利率反弹一些后,反而会导致止盈盘的涌出。上周五的市场就是这样。目前止盈盘显然是没有消化完的,至于何时消化完?也需要观察市场成交的情况。

止盈的时候,卖什么品种的债券?显然是赚钱多的,长久期。客户又担心,卖了债券,钱怎么办?买短的,放回购都可以。当市场在调整的时候,就不要想赚钱的问题,要想风险的问题。

因此,如果这三个条件如果不缓和,债券的调整恐怕就很难说结束。当然,这些都是债券市场调整的原因,而债券调整的幅度和调整持续的时间往往取决于债券市场对调整的原因的消化程度。那么目前策略上怎么办?仓位较高,有较高盈利的机构,依然可以继续止盈,你不止盈,别人也会止盈;仓位较低,前期踏空的机构,可以利用调整的机会去买,但目前还不是大规模介入的机会,需要耐心的等待。

当然,债券利率中期内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因为经济中期内的趋势还在,房地产也不太能因为短期的刺激就改变中期内的趋势。但是,目前利率偏低后,任何一次调整都可能对业绩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还在要重视和应对每一次债券市场幅度较大的调整。而不能用中期内利率最终还要下行的观点去安慰自己。

最后,我们还是建议机构在债券投资上,把握几点:

(1)左侧交易很重要。今年年初,我们提示大家买的时候,利率还在上;822日我们提示市场有风险的时候,利率其实还在下。但事后看,不能等到债券利率已经开始下行,再去买;也不能等到债券利率开始上行后,才开始卖。只有利率反弹的时候,买的才从容;只有利率还在下行的时候,卖的才从容。

(2)需要耐心。市场不是说要涨马上就会涨,要跌马上就会跌。宏观数据变化是有个过程,政策出台到效果也有个过程,市场情绪从亢奋到低迷也需要时间。我们只有建立正确的债券投资框架,并跟踪宏观数据和政策,并给予足够的耐心。

(3)不可贪心。债券投资,任何时候首先是控制风险,而不是想赚钱。今年收益已经很好了,这个时候如果贪心,可能导致收益都吐回去。所以,市场落袋为安的心态是非常正常的。

(4)交易上的果断。决策的过程,可以犹豫,但一旦形成了策略,需要在交易上果断。经常很多银行告诉我,他们是想卖的,但是交易上不够果断,没有卖出去。这很可惜。

(5)实时盯盘很必要。实时盯盘不仅仅是为了做交易,而是为了感知市场的变化,并合理的应对。如何盯盘,也是有体系和方法。下周我们开始“华创证券投资顾问部实盘盯盘培训(第一季)”的活动,以后这种培训会持续举办,欢迎大家的参与。

朱德健  SAC:S0360622080006

中华金融观察

中华金融观察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华金融观察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中华金融观察 china.jiqiyang.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